产能过剩加剧,国内需求不足,出口大幅增长,原料价格坚挺,成材均价下移,行业利润微薄。”业内人士用这样一句话,概括了2023年钢铁行业的发展境况。
对于建筑钢材市场而言,2023年是“寒气逼人”的一年,全国建筑钢材价格重心下移。需求大幅度缩减是导致价格下行最主要的因素,产量缩减仍旧难以匹配需求现况,供需矛盾仍旧突出,加之金融风险的影响,价格震荡下行,高点出现在3月初,其中多半年时间都在3600元/吨~3900元/吨区间内波动,与前两年(2021年5800元/吨~4200元/吨,2022年5000元/吨~3700元/吨)相比,波动幅度明显收窄。
具体来看,1月—3月初,市场对宏观政策刺激的预期较为强烈,螺纹钢价格延续2022年底的上涨趋势;3月—5月份,房地产数据出炉,不及市场预期,叠加海外能源危机缓解后国内煤系商品价格的普遍下跌,螺纹钢价格迅速下行;6月—11月份,受成本支撑,钢价震荡反弹。
对于接下来的钢价走势,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网站1日消息,调查显示12月份钢材市场预期仍审慎乐观。
国家发改委指出,近期北方地区受低温天气影响,市场需求进入淡季;南方部分地区虽有工程赶工,但终端需求也较为疲弱,钢材价格震荡走低。随着全国多地气温继续下降,钢材市场出现累库,12月份需求淡季对市场形成一定制约。但在原材料价格推涨等因素影响下,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,宏观环境持续向暖,钢材价格下跌空间有限,且仍有阶段性上行驱动,预计12月国内钢材价格以震荡运行为主。
业内人士也持相同的看法,他从中短期三个方面对钢价进行了分析,短期内在重要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(一般是12月中旬左右开会),不会有大跌和大涨,以现货为例上下30-50元的范围内震荡,本周将是移仓换月的时期,预计横盘区间震荡运行走势。
对于中期钢价走势,他认为,在重要工作会议召开后,看冲高回落或直接下行的概率大,具体原因是因为现在离过年还有2个月的时间,时间还较长,预计还要有一波下跌的走势,比如说以螺纹钢期货为例,估计要跌到了3600左右附近,然后钢价震荡着就将走冬储的逻辑了,价格预计将有一部分人上车冬储。在上车之后,在年前这个价格还有望小幅的抬升一下。
对于中长期钢价走势,上述人士认为过完年将有一次大跌。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到时有急速衰退的风险,股市、就业、需求等都会下行,也会对国内造成影响。如果没有好的冬储政策,他个人目前并不看好过完年3月份的走势,更倾向于春储。
国信期货研究咨询部主管李文婧也看空2024年第一季度的冬储行情,一是电炉钢利润,目前电炉钢生产有明显的利润,会导致淡季产量和隐形库存高于预期,且电炉钢生产所使用的废钢也会挤占其他原料的需求;第二为今年农历春节时间较晚,会导致节前钢材累库时间拉长,年后库存水平会偏高;第三为钢材出口,目前钢材出口出现亏损,明年第一季度出口需求可能会有所回落。
李文婧认为,冬储行情结束后,市场将直面第二季度传统需求旺季的钢材实际供需情况。在供给上,2024年仍是产能置换落地的关键年份,未来行情的重点可能仍是原料的成本支撑作用;在需求上,关注基建项目落地给钢材带来的需求增量,房地产市场低迷或将持续拖累钢价。预计2024年钢材市场仍处于成本支撑与需求回落的相对弱势格局之中。
同时,李文婧表示,2024年钢材需求“一减多增”的格局可能发生一些改变,供给过剩压力仍存,但全年原料焦煤供应有短缺的可能,澳大利亚煤炭进口窗口有望打开,支撑钢价。螺纹钢期货价格可能呈现连续小幅升水的格局。
需求方面,2024年房地产消费预计仍然低迷,但其他消费领域的增长可能也会放缓,叠加2023年末钢价上涨后出口出现亏损,预计2024年初钢材出口量会有所回落,虽然基建刺激仍将持续,1万亿元专项债落地,但基建投资回升在2023年底初现疲态,预计2024年可能仍是需求相对不足的一年。供给方面,钢材市场产能过剩持续,目前焦煤产业链均无库存,原料端供应拉紧。